最近《长安的荔枝》里那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荔枝,真是让人看得又馋又心酸。大鹏导演这一手镜头,表面上是拍出了岭南特产的新鲜诱人,可细品下来,却像是在用甜蜜包裹着苦涩,把历史里的讽刺味道全都熬进了画面。几颗小小荔枝背后,是多少挑夫命悬一线、牲畜倒毙路旁?只因圣上一句话,朝廷分文不出,全靠百姓咬牙撑着供奉——这哪里是给贵妃送水果,更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人力消耗战。
说到底,这种“无意义的消耗”才是真正让人寒心的大问题。杨贵妃连尝都没尝到,右相随口一句“也就那样”,岭南百姓却年复一年地受累。这不是某个人贪腐的问题,而是一套制度性惯性在作祟——明知没有实际价值,却为了面子和规矩,一切照旧,把老百姓当成可以随意驱使的小卒子。这种荒诞,比直接骂谁更扎心,因为它早已渗透进社会运行每一个角落。
其实,这样的故事放到今天,也并非遥不可及。不少地方搞形式主义,“政绩工程”花架子层出不穷,看似光鲜亮丽,其实背后都是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在埋单。比如有些社区养老项目,本该为老人服务,却变成走过场、摆样子的形象工程;老人们排队填表、打卡签到,到头来服务质量没提升半分,还折腾得身心俱疲。有时候,我们是不是也陷入了“送荔枝”的怪圈,为了一纸规定、一点虚荣,不惜劳民伤财?
再看看我们身边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老人,他们或许只是想要个温暖饭菜、一句贴心问候,可偏偏政策设计时,总有人热衷于搞噱头、大动作,而忽略了最基本的人情冷暖。这不禁让人怀疑,我们是不是把关怀做成了一场自娱自乐的大戏?如果不能直击需求本质,再多华丽包装也掩盖不了内里的空洞。
如何破局?我觉得,要想杜绝这种无谓消耗,就得从源头上动刀。一方面,决策者要多下基层,多听听普通人的真实声音,不要总想着“一刀切”;另一方面,各级执行部门应该摒弃花架子思维,把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,让每一分钱都能换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。此外,还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,对那些流于形式甚至浪费资源的不良现象敢于曝光和纠正,让制度回归为民初心,而不是成为少数人的遮羞布。
其实,无论古今中外,人性的弱点总会借助体制漏洞滋生荒唐。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承认问题,并以行动去修补裂缝,那些曾经被浪费掉的人力物力,就有机会转化为推动社会前行的新动力。毕竟,每一个被轻视的小人物,都可能是家庭乃至社会赖以运转的重要齿轮;而每一次对形式主义和无效投入说“不”,都是对生命尊严的一次守护。
你有没有发现,当我们习惯性接受这些看似合理却毫无意义规则的时候,是不是已经把自己的生活交给了别人安排?倘若人人都默默忍受、不发声,那这份甜中带苦的不公,又该由谁来终结呢?
#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富利证券-炒股配资行情-正规股票配资-线下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