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吗? 现在造一艘航母,中国的成本可能只有美国的一半?
2023年国际造船市场一份内部报告显示,中国建造一艘常规动力航母的成本约为60亿美元,而美国同类型航母的造价超过110亿美元。 ,美国不仅造不起新航母,连维修旧航母都成了难题。 2022年,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负责维修“福特”号航母时,光是更换一块甲板就花了3个月不是技术不行,是找不到足够熟练的焊工和工程师。 这些年美国制造业大量外流,造船厂的工人要么退休,要么转行去修汽车,能守住老本行的人越来越少。
中国的优势藏在造船厂的车间里。 大连造船厂的总装车间里,3000吨级的龙门吊能轻松吊起航母分段,自动化焊接机器人的误差不超过0.5毫米。同样一艘两栖攻击舰,中国从开工到下水只要24个月,美国同类型舰艇却要拖3年。 成本低、速度快,中国造船业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,订单越多效率越高。 现在中国海军每年下水的舰艇总吨位,已经超过了美国海军的总和这不是数字游戏,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工业实力。
航母为什么重要? 它是个“海上移动平台”。 不管是放飞机还是装导弹,都需要这么个能跑能停的基地。 以前美国靠11艘核动力航母横行海上,现在情况变了。 中国的“辽宁舰”“山东舰”“福建舰”形成战斗力后,西太平洋的海图正在重新绘制。 ,未来的战场可能不再是航母直接对轰,而是无人机、无人潜航器这些“小家伙”唱主角。
看看中国军贸市场的热门产品:翼龙-2无人机能在高空巡逻10小时,挂载的导弹能精准打击海上目标;海翼-7000无人潜航器能下潜7000米,悄悄探测潜艇动向。 这些装备的成本只有传统舰艇的几分之一,数量却能成倍增加。 美国也在搞无人机,他们的问题还是老样子:造一架“全球鹰”要花2亿美元,中国类似的“彩虹-5”只要1/3价格;美国工厂一年只能生产几十架,中国能造几百架。
美国不是没想过补救。 这几年他们砸钱重启造船厂,给工人发高额补贴,可效果呢? 2024年美国海军预算里,维修费用占了38%,新建军舰的钱反而被压缩。 反观中国,江南造船厂的新车间刚投入使用,能同时组装4艘两栖攻击舰;武船重工的无人艇生产线24小时运转,订单排到了2027年。
工业优势就像滚雪球。 中国能造便宜的航母,就能养更多的航母;能造便宜的无人机,就能铺更多的无人机。 美国越省钱越修不好旧装备,中国越造新装备越有钱升级技术。 这种差距不是一天形成的,也不是一天能追上的。
现在再看海上巡逻的中国海军编队,从驱逐舰到补给舰,从有人战机到无人侦察机,整整齐齐列阵而行。 这不是简单的装备数量增加,是一个国家工业体系全面超越的缩影。 当造船厂的效率、无人装备的数量、装备更新的速度形成合力,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,早就写在车间的流水线里了。
富利证券-炒股配资行情-正规股票配资-线下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